北京有个的琉璃厂文化街,因位于明代官办企业琉璃厂旧址而得名。
据记载,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,在城郊设立了隶属于工部的五大工厂,琉璃厂就是其中之一。
不过这个琉璃厂的产品却不是琉璃,而是盖房子用的砖瓦、屋脊、脊兽等建筑材料。
为什么一个完全不生产琉璃的建筑工厂,却叫做琉璃厂?
因为,中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琉璃。
一种当然就是玻璃:明清之前,中国人一直把玻璃叫做琉璃,只不过由于技术和原材料的关系,那时候的玻璃颜色多变、透明度不高,跟今天的玻璃在外观上有点差异。
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进口琉璃盘
另一种则是造型各异、色彩艳丽的建筑装饰材料,常被用于宫殿、陵寝、寺院、庙宇、宝塔等高等级建筑。
其中名气、也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琉璃瓦。
琉璃瓦本是因其表面光泽流转、流光溢彩有如琉璃而得名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却喧宾夺主抢占了“琉璃”这个,到明清时期,人们提到琉璃已经默认指的就是建筑用的各种琉璃构件了。
跨越了明清两代的琉璃厂,就是的证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