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琉璃厂:历史真实的老玻璃们——古代琉璃
信息来源:www.zhongguoliuli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2.09.24

    琉璃珠近来在市场上受到普遍的认知,这是一件好事情。因为,在之前,对待琉璃珠时,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的从嘴中挤出一个词:料儿的。没错,它们都是玻璃,却在珠子工艺史留有不朽的篇章,虽然有时候,它们是以替代品的身份出现,但究其渊源,并不亚于宝石类的珠子,我们逐一来说吧。

    仅仅从称谓上来说,在古代中国对琉璃珠的称谓就有很多种,其中:缪琳、琅轩、陆琳、琉琳、玻黎、硝子、罐子玉、罐玉、药玉等等都是对琉璃珠的称呼。在日常区分中,我们时常将不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“料珠”;把半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“琉璃珠”;把全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“玻璃珠”,这种区分方法很不准确,下文将首先叙述玻璃与琉璃的称谓问题。

    其实,无论是费昂斯珠、玻璃珠还是琉璃珠、料珠,这些称谓都不是的。公元前3000年,埃及人并没有将自己某种工艺命名叫“费昂斯”,后来产生的“埃及费昂斯”这个名词是西方学者相互约定而成的,以便于讨论问题。也就是说,现代大多数的称谓与古代称谓之间可能并不相符,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。中国人对玻璃和琉璃在古代时的称谓一直持有很多不同的观点,在这两种珠子的分类上显得有点混乱。一般的区分方式是采用考证办法,是用材料的现代名称去对应古代文献中可能的称谓;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出土实物来对应文献中的名称。但无论这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,都会难免有牵强附会的成分,有些能够准确的得以印证,有些只能是揣测与推断。在前文中,我们已经讲过许多的例子,这种现象在珠子的历史中非常普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