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彦堂的爷爷吕鸿渐是山西有名的琉璃制作匠师,早在1949年前后,就参与了山西芮城永乐宫、洪洞广胜寺的修缮工程,烧制了全部琉璃脊兽和塔饰。他的父亲是山西古建研究所的技术专家,曾参加过临汾尧庙等国内重大古建修复工作。初中毕业后,吕彦堂便随父学习琉璃及砖雕工艺,参加了登封少林寺、解州关帝庙、洪洞苏三监狱、临汾尧庙及鼓楼等大型古建琉璃烧制工作。
琉璃属于低温铅釉陶,制作技艺复杂,一块琉璃瓦要经过16道工序,花49天方可制成,素有“一片瓦一两银”之誉。琉璃制作主要经过备料、成型、素烧、施釉、釉烧等几个阶段。其作品多用在宫殿、陵寝、寺院、庙宇、宝塔等建筑上。在造型式样、装饰风格、工艺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。为掌握琉璃灰陶烧技艺和内涵文化,吕彦堂从基础的备料开始学起,土石来源、品质鉴定、泥料陈化,他一一把关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高岭土、紫砂石等,他用舌头舔一舔便知其品质如何。在捏花方面,他多次到田野观察花草、树木、河流等,并进行素描创作,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。通过查找资料,向老师傅请教,熟悉各地风格特点、文化差异、表现手法,细细揣摩其中奥妙,每件作品力求做到形色俱佳,内涵丰富,光鲜照人。同时坚持训练手上功夫,一钩一挑,一削一平,尽显功力。